浩天康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

一、疾病及相应手术治疗概述

1、手术目的 恢复前交叉韧带功能

2、常见病因 前交叉靭带损伤大多数发生在运动时,尤其是方向快速变化和跳跃时,如篮球、足球、橄榄球、滑冰和曲棍球等项目。损伤机制包括接触型和非接触型。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直接病因为膝关节减速外翻、外旋或减速内旋和过度后伸;另伸直位时内翻或屈曲位时外翻损伤均可导致前交叉韧带损伤;此外,来自膝关节后方的暴力也可使前交叉韧带损伤,甚至断裂,如果断裂可造成膝的不稳定。单独前交叉韧带损伤少见,多同时合并胫、腓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损伤。

3、适应证 前交叉韧带断裂者。

4、手术准备 韧带重建术一般常用器械、关节镜设备、同种异体材料或人工韧带等。

5、手术过程  在关节镜下,自胫骨平台前交叉韧带止点至髌腱中1/3止点做一隧道将腱瓣拉入关节内,止点不断,再于骨外髁至髁间前交叉韧带起点做一隧道,自内向外拉出腱瓣,屈膝30°拉紧,于股骨外髁处,用“门”形钉固定。闭合切口(图47-1、图47-2)。

二、系统康复原则

1、康复目标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立即开始康复治疗计划,医师必须小心保护ACL重建物并要考虑到术后康复过程中ACL的生理变化。

(1)住院期间的康复目标: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尽量完全被动伸直膝关节,控制术后关节疼痛及肿胀;ROM达0°~90°,早期渐进性负重;防止股四头肌抑制。

(2)出院后的康复目标: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术后2~6周,进行康复练习使ROM达~125°,使髌骨达到良好的活动度;减轻手术部位肿胀;恢复正常步态,可无痛行走;在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迈上20cm高阶梯。术后6~14周恢复正常ROM,下肢具有在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从20cm高的阶梯上迈下的能力;提高ADL耐力,提高下肢灵活性;保护髌股关节。术后14~22周,患者可无痛跑步;最大限度提高力量和灵活性,以满足ADL的要求;跳跃试验时肢体对称度达75%以上。术后22周后,患者对专项运动动作没有恐惧感;获得最大力量和灵活性,满足专项运动的要求;跳跃试验时双下肢的对称度达85%以上。

2、康复过程的原则与方法

(1)康复原则:依据膝运动解剖学与运动力学特点,为解决膝关节功能运动对膝周围组织剪切力、压力与肌肉萎缩,以及股、胫骨相对滑动和滚动对移植韧带的牵拉等问题,依据不同的损伤、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后需解决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修正与手术配套的个体化方案。

(2)康复方法:术后0~2周,可行踝泵运动、压膝运动、滑板训练、直腿抬高训练、弹力带训练等。术后2~14周,行术肢行走负重训练,上下阶梯训练,此期间要避免关节挛缩和粘连。术后14~22周,行肌力强化训练,使用综合康复训练器进行抗阻力肌力训练。术后22周后,行游泳、跑步、骑自行车等提高术肢灵活性、敏捷性训练。

三、术后早期住院康复

1、术后0~3天 手术当天,于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紧及放松。

(1)术后1天,踝泵运动,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清醒时尽可能多做。促使小腿肌肉收缩,以促进静脉及淋巴液回流,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每日2h1次,每次1~2组。

进行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20~30次/组,组间休息1min,连续练习2~3组,每天3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方法:尽量伸膝,但不产生关节活动,背伸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持续5s后再放松1次。检测方法:将手背放于腘窝下,嘱患者膝部下压手背,此时髌骨上移,推其不动,股四头肌处于绷紧状态,表明方法正确。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及放松,20次/组,组间休息30s至1min,连续练习2~3组,每天3次。锻炼后可感觉关节疼痛、发热。或肿胀可冰敷,5~15min/次,2~3次/d。

术后2天:拔除引流。髌骨松动:手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10次,每天3次。直腿抬高术后第2天开始鼓励患者行直腿抬高练习:平卧床上,伸直膝关节,先协助患者被动将腿抬高10°~15°,然后缓慢放下,进行数次后指导患者主动练习。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每天2~4组,组间休息30s。5~10次/组,每天2~3组。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cm为1次,30次/组,每天2~4组,组间休息30s。髋内收、外展、后伸练习:20次/组,组间休息30s至1min,连续练习2~3组,每天3次。

2、术后3~7天 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幵始关节活动度练习。术后第3天开始应用CPM进行锻炼:每天2次,从40°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每天增加10°左右。屈膝速度不宜过快。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5~15min,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每天2~3次。伸展练习去除支具,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30min/次,每天1~2次。与屈曲练习间隔时间尽可能远。

3、术后1周至出院 膝关节被动屈曲至90°~100°强化肌力练习(直抬腿可达6min),如关节无明显不稳,室内行走可脱拐,伸展可达与健侧相同。开始在医生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坐椅子上患足踩地,健足帮患腿屈膝90°:每天4次,每次5个。佩戴支具,术后支具由术者定制(现成支具、髌骨护膝等)。FROM和肌力增加,可增加其他闭链运动训练,如静蹲,这可以减少向后剪切力,抵抗向前的拉力)(图47-3),并增加强化平衡训练,嘱咐患者采取正确的练习方法。

四、术后居家康复

居家康复应当重视家庭环境的改造,以有利于患者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

1、出院后 随着股四头肌控制能力的提高,将支具调节到0°~50°,以满足平地步行需要的膝关节活动度。在可耐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负重,间断扶拐步行以恢复正常步态。水下踏车训练可减少步行训练过程中患肢负重,深及胸部的水可减少负重60%~75%,而深及腰部的水可减少负重40%~50%。继续强化训练,包括单侧肢体负重、多平面支撑和干扰训练。这些动作试图消除或改变来自视觉、前庭和躯体感觉系统的感觉信息,以训练其他系统。让患者闭眼改变视觉,或者平衡练习时接球和扔球,将更有针对性训练躯体感觉系统。加快对负荷的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可增加膝周的动态稳定,保护静态的重建组织,防止过度疲劳或再损伤。增加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健侧髋外展和伸直,逐步增加向前上台阶等单腿闭链运动练习,以强化力量和神经肌肉训练。术后6周,患者应可无痛地迈上20cm高阶梯和完全控制下肢。

2、术后6~14周 继续辅助下主动ROM练习并开始股四头肌牵伸(仰卧位和俯卧位),在开链和闭链功能练习期间应用渐进性抗阻训练。开始向前迈下阶梯的训练,台阶的高度从10cm逐步递增到15cm、20cm。在踏车上倒走练习时逐步增加倾斜角度,以增强股四头肌肌力。行渐进性静蹲练习、蹬踏练习、弓箭步练习、倒走或往后跑踏车练习(与前进跑相比,倒退跑可降低髌股关节压力),以及90°~40°等张伸膝练习等。

3、术后14~22周 在患者能顺利迈下20cm台阶后,开始在踏车上进行向前跑步练习,继续下肢力量和灵活性练习。当力量足够后,开始功能往复运动练习。行等张伸膝练习至全弧无痛、无捻发音。行等速练习,从快速到中速。

4、术后22周 后重点是患者的运动及其在运动中的姿势。继续强化下肢的力量、敏捷性和灵活性,强化功能往复运动,纠正力量和灵活性的不足,针对专项运动进行功能往复运动和灵活性训练,包括真正的接触或非接触运动训练。

五、祖国医学的应用

1、内服药 早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如用桃红四物汤、舒筋活血汤。后期治宜补益肝肾、舒筋活络,可内服补筋丸、健步虎潜丸或补肾壮筋汤。

2、外用药 早期外敷消瘀止痛膏或消伤痛搽剂,后期可用海桐皮汤熏洗,后外贴宝珍膏。

六、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术后2~6周 较常见的并发症是膝前痛。当患者发现自己能不借助辅助器械步行时,常会在下肢肌力不足以进行相当水平活动时,提前进行这些活动。患者必须懂得限制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康复医师治疗患者要基于主观症状和客观评定个别对待。随时调整治疗,以缓解症状并安全地进行既定康复方案。要强调患者需依从已制订或改进的家庭康复方案及ADL的动作矫正。

2、术后6~14周 患者功能水平较高,但由于ROM、灵活性和肌力尚有缺陷,还应鼓励患者坚持有限制的功能练习。为了恢复和减少劳损的可能性,可改变负重训练的天数,监测所选择肌力练习的重复次数和进行交叉训练。

3、术后14~22周 治疗训练和功能活动时应避免疼痛,在未恢复至足够肌力前避免运动。

4、术后22周后 在康复最后阶段,患者应为其专项运动的需求做好准备,包括ROM、灵活性、肌力、做功和耐力,应达到恢复标准。要求达到这些标准是为了降低再损伤率。力量和功能的评估将为康复进展和成功提供直接依据。在未恢复至足够肌力和未达评估标准前避免运动。

选自《骨科疾病术后康复》第三章

作者:和艳红,安丙辰

添加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