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门诊叫足踝门诊
从两三岁开始学步,到七八十岁步履蹒跚,双脚一直在默默地承受着身体的压力和跑跳的冲击力。相比双脚为我们的付出,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即使出现小毛病,多数人要么扛着要么不知道该去看哪科。现在好了,北京有了首家足踝康复治疗中心,患者再也不用求医无门了。近日,《生命时报》记者专程前往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亲身感受了中心的特色诊疗项目,也体会到足踝健康的重要性。
足踝康复给双脚做“保养”
8月12日上午9点,位于航空总医院门诊1层的足踝康复治疗中心里已经坐满了等候诊疗的患者。航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兼足踝康复治疗中心主任王建华正在为家住北京北苑家园的李女士做检查。
“我这个人就爱旅游,退休后更是闲不住,但脚的毛病太多,总是‘拖后腿’。这不,我前两天去内蒙古旅游,不小心把脚崴了,只好赶紧回来找王主任”。李女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她的双脚饱受足底筋膜炎、跖趾关节疼痛、拇外翻等疾病的折磨,以前疼得不能走路,去骨科看病,医生只能开药或打封闭,但效果都不太好。后来,骨科医生推荐我来这儿,才找到了“大救星”。在王建华这里,李女士接受了冲击波治疗、理疗、手法治疗等综合疗法,一双“千疮百孔”的脚慢慢地恢复了。如今,李女士每次旅游归来,就会来足踝康复中心复诊。“就像汽车跑完长途需要保养,旅游前后也得来检查足踝,才能玩得开心”,王建华说。
位于门诊2层的康复治疗室,整齐摆放着各种康复器械,训练足踝功能的、髋膝关节的、肌肉力量的……应有尽有。王建华介绍说,康复科能进行100多个治疗项目,每天接待门诊患者几十人,加上住院患者,大概有100多人在此进行各类康复治疗,专程慕名做足踝康复的患者现在越来越多。
偌大的治疗室里,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台姿势分析仪。记者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先是体验了站立静态平衡分析:在耳垂、肩胛、髋部、膝盖、脚踝等骨性标志处贴上橙色的小圆片,站到仪器前,分别进行了正面和侧面拍照;然后光脚站上分析扫描台,同时进行了拍照。随后,医生用软件计算出了记者的身姿图表、骨骼模型和脚分析数据,全部过程仅用时几分钟。
记者看到,分析报告主要分三部分:一是身姿分析,包括身姿偏差、身体倾斜角度、腿部分析等;二是骨骼模型报告,包括目前的身姿、标准身姿和未来的身姿;三是脚分析数据和扫描图像。王建华分析说,记者主要存在高低肩、颈椎前倾两大问题,另外还有轻度的膝盖内翻、骨盆倾斜,脚部的主要问题是高弓足。王建华进一步解释说,身姿的问题直接导致身高损失了0.8厘米,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脊柱两侧肌肉拉力不平衡,一侧肌肉就会痉挛疼痛,反过来加重脊柱侧弯,甚至患上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颈椎前倾是电脑族的常见病,记者主要是颈椎3~4曲度最大,如不及早干预,未来可能出现纤维环破损、椎间盘突出。王建华建议记者每半年做一次身姿评估,同时在生活中注意调整姿势。
九成中老年人都有足踝病
简单的体验就查出这么多问题,可见像记者一样对足踝疾病不甚了解的人不在少数。王建华介绍说,足踝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遇到。然而,不仅老百姓对足踝康复重视不足,许多医务工作者也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不少医院的康复科大都偏重于偏瘫、腰腿痛等疾病的治疗。以足踝为主的康复中心,航空总医院是北京第一家。
足踝疾病既有先天发育问题,比如高弓足、扁平足、拇外翻等,也有慢性劳损引起的症状,以足跟痛和足底筋膜炎最为常见。从成立足踝康复中心到现在,王建华的团队已经治疗了500多例患者。“可以说,90%以上的中老年人都有这两种足病。”足跟痛一般由骨刺、足底脂肪垫萎缩、运动劳损等造成,也与穿鞋不当有关,像薄底布鞋、高跟鞋、松糕鞋、雪地靴等。足底筋膜炎也是一种退行性病变,足底的内侧弓和外侧弓由筋膜相连,走路过程中每天都要拉伸筋膜,特别是现在的柏油路非常硬,长期应力损伤会造成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走路多了就疼得受不了。
我们每天都要走路,足踝承受的压力是自身重量的几倍。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和处理足踝问题,可能会对身体其他部位(如膝关节、髋关节、腰椎、颈椎等)带来损伤。“打个比方,脚如果是地基,那么踝部就是1楼,膝盖是2楼,髋部是3楼,腰部是4楼……地基不稳,人体这座大厦就会摇摆不定,作为‘钢筋’的各处骨骼就会纷纷出问题”,王建华说,比如高弓足引起走路姿势不当,就可能诱发颈腰椎问题。
脑卒中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也可以造成足踝问题。偏瘫患者支配下肢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就好比电路总闸坏了。王建华说:“走路画圈是偏瘫患者最常见的足踝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通过对足踝进行按摩、理疗,可以训练足踝肌肉功能,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通过反馈刺激尽量让大脑功能恢复,对中风后的康复也有积极的作用。”
足踝病的预防和治疗都能在航空总医院足踝康复中心得到解决。王建华介绍说,患者入院后,医生首先通过体格检查发现脚、小腿、腰等处的问题,然后用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特色的姿势评估、力学评估等进一步确诊,最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很多人来之前并不觉得自己的脚有毛病,确诊后都挺吃惊的”。王建华说,很多足踝病都可以做预防性治疗。像高弓足可以用功能鞋垫矫形,医生根据足底分析报告,现场制作,试走后就可以用了。如果不做预防,身体力线就可能倾斜,进而影响下肢力线,腰椎和膝关节都可能受累。
还有人带着疾病而来,比如足跟痛,“我自己就曾经饱受足跟痛的困扰,严重的时候不能走路”。王建华曾给自己打过3次封闭,但都没有治根,最后做了5次冲击波治疗,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不管吃非甾体类抗炎药还是打封闭,都不能治根,还有副作用。康复治疗是绿色治疗,比如冲击波过去用于碎石,后来发现其聚散能作用对骨科疾病也有效,能让局部慢性炎症、纤维变性黏连等得以修复,是一种无创治疗。”
适度运动养护足踝
王建华说,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足踝,特别是爱美的女性足踝问题(比如拇外翻)很多,与她们经常穿高跟鞋有关。建议尽量多穿运动鞋、软底鞋,或者在办公室备一双软底拖鞋。中老年人的足踝关节、韧带原本就发生了退行性改变,更要注意适度运动。“前几年流行‘爬山热’,许多老人凌晨四五点就去爬香山、八大处,一口气爬上山顶,结果脚疼得受不了”,王建华说,他还接诊过一位乳腺癌术后患者,为了健康,每天健步走5~10公里,结果脚后跟疼得走不了路,“这就是得不偿失”。所以,老人散步、快走不要超过45分钟,打太极拳、跳广场舞也要适度。足踝训练在家也可以做:用手抓住脚尖,分别做被动屈伸、内收、内旋、外转、外翻等动作。
调整身体姿态也能保护足踝。王建华推荐“贴墙站训练”:头部、臀部、脚后跟3点贴墙(能做到肩胛骨5点贴墙更好),眼睛平视前方,肩膀和手臂放松,对着镜子看肩膀是否水平。每天从几分钟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至20~30分钟,有条件时早晚各一次,坚持做下去,让大脑找回正确的“平衡姿势”。最好光脚站,也可以穿低跟平底鞋或者厚袜子。
都市“低头族”每工作45分钟就要站起来休息10分钟,伸个懒腰,做做颈部被动后仰,都能缓解因姿势不良导致的足踝问题,如:双手抱头,头部后仰的同时手往前用力,保持几秒钟,10个一组,每天5组。良好的坐姿是坐在椅子的1/3处,挺胸,腰背肌用力。
▲ (生命时报记者 张 杰)